您现在的位置:77365 >>他山之石
创新编制管理 均衡配置中小学校教职工资源
日期: 2015-03-05 来源: 浏览次数1 字号:[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次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高速发展,外来人口不断增长,再加上生源高峰动态变化,苏州市吴中区中小学校教职工资源配置富余紧缺并存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初高中人员富余,小学(幼儿园)人员紧缺;农村学校人员富余,城区学校人员紧缺;非核心学科教师富余,核心学科教师紧缺等等。体现在编制管理上,一是编制资源校际间分布不尽合理。一部分学校编制、人员富余,另一部分学校人员紧缺、编制不足,亟需增加编制。二是编制增幅需求较大和严控编制的矛盾突出。每年23所新建学校投入使用,需要相应核定一定数量的编制,编制增幅需求较大,同时又须地方事业编制总额以2012年底统计数为基数,五年内只减不增,给编制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会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如何既切实保障学校健康发展对编制的需求,同时又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增长,吴中区通过调研,创新管理,实行总编控制、动态调整、小初衔接、立体交流,取得了良好成效。具体做法是:

一是总编控制。2012年底全区中小学教职工人数为基数,核定各类学校教职工编制总数为6229名,由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具体分配各校人员编制,报编制部门备案。明确新设学校所需编制,在总编内调剂,确保编制总额以2012年统计数为基数只减不增。

二是动态调整。教育部门根据生源变化情况以及教育布局调整情况,每一至两年对各校人员编制作一次重新分配,并报编制部门备案,盘活存量,优化配置,尽可能使得各校教职工人员编制与需求相匹配。机构编制部门通过专项检查、编制核查、统计年报等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科学化、标准化水平。

三是小初衔接。针对同一片区内小学人员紧缺、初中人员富余的问题,将小学六年级作为初中预备班整体纳入初中管理,由初中老师和小学老师共同实施教育教学,盘活区域内人员编制。目前该项已在金庭镇、越溪街道等5个片区实施,共计65名初中教师任教小学六年级教学。接下来,拟进一步扩大小初衔接改革范围,今后三年将继续推进直镇、光福镇等4个片区实施小初衔接工作。

四是立体交流。为确保动态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又避免人员调动过于频繁,教育部门大力推进教师流动,构建立体化师资交流模式,既有同层次同类型学校师资交流,又有高中教师去初中或小学任教交流;既有普通教师层面的交流,又有校级领导、中层领导层面的交流。同时制定出台相关制度,激励教师参加交流,推进教师流动常态化。20132014年交流教师共计509人次。

通过创新管理,盘活了学校教职工编制,优化了资源配置,既满足了学校发展对编制的需求,又实现了以2012年底统计数为基数只减不增目标,节约了编制资源,减少了财政支出;解决了生源高峰的动态变化与人员编制相对固定之间的矛盾,使编制与人员需求更匹配,更好地服务了学校发展;师资交流,促进了管理经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交流,促进了教育发展。2013113日,《光明日报》以《苏州市吴中区:以创新推动教育服务》为题,对吴中区盘活教师资源、实行立体交流、服务教育发展的做法进行了宣传介绍。中国江苏网、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苏州教育等媒体随之也进行了相关报道。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