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77365 >>他山之石
江苏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推新举
日期: 2015-03-05 来源: 浏览次数1 字号:[ ]

因为时间长、盖章多、中介多、收费多、材料多,企业搞投资、建项目往往要经历漫长的行政审批,被喻为“万里长征”。2月下旬,江苏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出台意见,推进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规范中介服务。昨日,省编办专门解读该意见,借助本报向企业传递这一好消息。

  审批期限:两年半压减到两个月

  苏南一家企业投资8000万元的项目跑了两三年,审批手续还没拿下来。这是去年省编办在基层调研时了解到的真实案例。

  “根子就在审批制度。”省编办主任俞军分析说,长期以来政府部门“以审代管”,实行串联审批,企业报项目一家家挨着跑,前面的部门不盖章就流转不到下一个部门。

  梳理发现,以往我省企业投资项目从准备到竣工要走66个流程,法定审批时限加起来要375个工作日,算上节假日恰好1年半,有的环节再拖延一下,一个项目可能要两年半才能审批完。“现在有些产品更新周期缩短到三个月、半年,这样审下去黄花菜都凉了。”曾在经信部门工作过的俞军对此深有感触,“行政审批直接关系到发展环境,影响到企业加快创新的积极性”。

  按照并联审批要求,原有流程经合并、调整后精简到42个,按照项目投资建设的各个阶段分为前期核准、土地出让、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5个环节,分别由发改(经信负责技改项目)、国土、规划、住建(部分项目按性质确定部门)牵头,每个环节力争压缩至10个工作日、最长不超过15个工作日,平均下来一个项目要在两个月左右完成全部审批。

  打个比方,一个项目在前期核准阶段,以往分别到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跑手续,今后只需将材料交给发改,发改及时分送给另外3个部门,审批完成后企业到政务中心领取批文。这样一来,企业就轻松多了。

  中介评估:限定范围降低资费

  1家中介给3家企业的评估报告内容雷同,只是换了企业名称和厂房面积,平均一页纸1000元;一家企业相隔13米的两块土地,中介要求分别做评估,一个收费40万元……这是基层企业反映的实际情况,李克强总理称之为“红顶中介”——戴市场帽子、拿政府鞭子、收企业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

  政府部门将认证、审查、评估等权限交给下属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这些“第三方机构”有些为了利益变相扩大评估范围,擅自提高收费标准。

  这次动了真格!省政府要求各地全面清理中介服务项目,并对3类情况明确要求:凡无法律法规依据或行政机关自行设定的,原则上一律取消,如城市绿化影响评价、工程建设查新报告;有法律法规依据但有明确范围限定的,严格按限定范围实施,不得随意扩大范围,比如没有建设在城市道路沿线的大型建筑和其他重大建设项目,不得要求开展交通影响评价;法律法规明确由行政机关实施的,不得交由中介机构办理。

  今后,企业还可以自主选择中介机构、审批所需申请文本既可自行完成也可委托中介机构,行政机关不得干预。前不久,省政府出台深化价格改革的意见,要求逐项清理涉企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对曾出现过“天价报告”的环保、安全、防雷、地震安全性等评估和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检测实行最高限价;对稳评、防洪评价、日照分析等无收费依据项目原则上不向企业收费,由设定部门负责;对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各类保证金一律取消,国家有规定的江苏减半收取。

  在政府的意见中,公布了首批29项中介服务的调整意见,包括收费标准、服务时限。比如,只有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才需要编制环评报告书,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只需编制报告表,影响很小的填写两三张纸的登记表即可,收费最高限价标准则由各市物价部门确定。

  流程再造: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

  时间压缩了、流程缩短了、企业方便了,政府部门只有提高审批效能才能顺利接招。

  “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是此次改革的一大亮点。每个环节的牵头部门指定窗口统一受理本环节所有申报材料,第一次与企业见面时,各并联审批部门所需的材料清单一次性告知企业。相同材料通过网络共享,企业不用重复提交。

  随着各级政府服务中心投运,我省鼓励各地探索新机制,实现流程再造。对环评、安评、能评、水土保持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文物保护评价等实行统一受理、联合评估、集中审批;对规划设计图、建筑施工图、消防施工图、人防专项施工图、防雷装置施工图等试行联合审图、合并办理;对防雷装置竣工验收、消防安全审查、人防验收等推行“一车式”的联合测试、联合踏勘、联合验收。

  另外,还可以探索区域性评价。比如,在开发区由管委会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相关评估审批,经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后纳入开发区规划管理要求。在要求范围内,企业不再单项编制项目专项评估、评审报告,减轻企业负担。这方面,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日照评价、防洪评价等就比较适用。

  “省里的意见是宏观指导,相当于确立了一个平均标准,各地根据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审批流程、办理时限、中介收费等不能超过‘省标’的上限。”俞军透露,将通过各种途径让企业知晓政府改革的最新举措,监督相关部门依法行政。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